猴痘病例是什么?
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性疾病,人类感染猴痘,主要通过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,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、体液、皮肤损伤而受到感染;通常由动物传给人,也可以发生人到人的猴痘传播。
猴痘于 1958 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实验室内首次发现,1970年在非洲中西部国家首次发现人类患病,此后非洲地区多次报道相关病例,猴痘病情相对较轻,病死率为1%~10%。
猴痘病例通过什么传播?
猴痘病毒传染途径主要有血液、体液传播、飞沫传播、脱落的结痂、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等。
血液、体液传播:人类被已感染的动物咬伤,或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、体液时,猴痘病毒可能会通过血液、体液进行传染。
飞沫传播:一般大颗粒飞沫,传播距离为一到两米。因此长时间、近距离、面对面密切接触猴痘病毒感染者时,含毒的大量飞沫有可能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染。这...
脱落的结痂:感染者痊愈后,脱落的结痂也有可能携带猴痘病毒,变为细小的灰尘后被他人吸入,引发传染。
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:直接接触感染者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如衣服、被褥、毛巾等,也会传染猴痘病毒。
重庆猴痘病例病毒溯源
重庆报告输入性猴痘病例后,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指出,新冠疫情防控的“外防输入”措施,为防止猴痘疫情输入,发挥了重要的保护屏障作用。这次重庆报告猴痘病例就是在新冠防控入境“7+3”隔离过程中发现的。
吴尊友进一步解释道,猴痘的潜伏期为5-21天,多数为6-13天。此次重庆猴痘病例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