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要闻 金融 物流 汽车 国企 财经 公司 环保 能源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深度 >

“新农人”姜柏华:创业失败,从头再来

来源:江苏经济报    编审:    发布时间:2022-10-20 13:42:46

黄海之滨,盐城东台市最东端,长江、黄河两大水系东流入海夹带的泥沙,在洋流作用下在这里淤积成陆、向东淤涨。200多年前,姜家兄弟在此安家,以大蚌壳作碗,削树条为筷,贮粮用的笆斗翻过来当桌子。后来人们把在笆斗上吃饭叫作“笆斗饭”,村子得名笆斗,2018年更名为巴斗村。

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“条子泥”核心区域,毗邻黄海国家森林公园,巴斗村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,产业发展在不断转型中迈上快车道,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连续5年突破100万元,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。

“新农人”:

创业失败,大不了从头再来

每天早上6:00,34岁的姜柏华准时出现在自家水产养殖塘塘口,给小白虾投喂饵料,这已成为他的一个作息习惯。

2012年大学毕业后,姜柏华成为南通一家建筑企业的混凝土试验员。3年后,他鼓起勇气决定返乡创业。“那时候村里滩涂承包养殖虾蟹产业正红火,我也想在这块领域闯一闯。”起初,姜柏华并未直接从事养殖,而是从村里渔民手上收购成品虾、蟹,通过电商销售赚取差价,但很快以失败告终。“那时电商平台影响力不像现在这样大,还得通过熟人推广,只不过形式是线上交易,销售范围远一点。”

“下游销售端不行,那就回到产业链上游,尝试生产端养殖。”2017年,姜柏华从村里合作社承包了50亩滩涂塘口,进行小白虾、梭子蟹混养。“第一次尝试搞养殖,不敢贪多,投入20万元。”刨去租金、饵料、虾蟹苗以及电费等开支,当年结余8万余元,这给他第二年扩产到130亩添了底气。

然而,姜柏华希冀中的丰收景象,第二年却没出现。“按照正常流程,塘口第一次进水后要进行消毒,当时我感觉水质状况很好,就略过了这一步,结果很多虾苗没有存活下来,当年勉强保本。”之后几年间,姜柏华的养殖业处在保本与亏损之间。

“梭子蟹好斗,对技术、土质要求高,产量不稳定。”经过一番考虑,今年姜柏华把养殖梭子蟹换成了青蟹,预计到年底可实现纯效益40万元,“不过这个行业不确定性很强,不到最后一批虾蟹收上来,就不好说。”

比起创业之初,如今姜柏华多了一分沉稳。他感慨地说,大学生回村创业,内心要强大,遭受损失后不能丧失信心,也不能被“大学生搞养殖还搞不好”之类质疑声左右心绪。“我会给自己设置一个‘点’——一年亏损20万元,这是我能接受的范围。失败了,大不了从头再来。”

村干部:

产业转型助力人人奔富

从出海打鱼到滩涂养殖、再到渔农旅融合,近10年来,巴斗村一直处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之上。去年8月,47岁的叶勇接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此前他已在村里工作11年。

从空中俯瞰,巴斗村不大,但“颜值”很高。“花园式”村庄里,黑色的柏油路和绿色的林带纵横延伸。村里渔文化气息浓厚,木质帆船、老船长小屋被很好地保留下来。叶勇介绍,全村201户669人,分成两个小组,“不管是有滩涂的渔业组,还是有土地的农业组,过去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出海打鱼,最顶峰时期,全村人口80%出海,剩下20%则进行渔网编织和海鲜售卖。”

本世纪初,为响应国家号召减船转产,巴斗村渔民逐步“洗脚上岸”,到2015年,全村100多条渔船仅剩15条仍在运转。据叶勇分析,减船转产成功背后还有一重原因:渔民年龄偏大。“60岁以上村民占全村人口超过25%,而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出海挣这个钱的。”

上岸后渔民生计如何保障,成为摆在村“两委”面前的一道难题。“从2013年开始,我们将全村零散的滩涂整合出2400亩,在渔业组人人持股的基础上,鼓励农业组村民投股,并成立众鑫水产养殖合作社,按每亩1600元进行公开发包。”叶勇说,按照整劳力8000元、一般劳力4000元的标准,村里拿出其中的1500元进行年底分红,剩余的100元则留在合作社作为发展资金。

“最近几年开展最美乡村创建活动,我们抓住机遇推进渔农旅融合,向第三产业拓展。”叶勇说,村庄有天然的生态旅游优势,看海潮、观海鸟、尝海鲜,住渔家、享渔趣、游渔村……村“两委”带领村民自筹资金,建起旅游设施,并利用自家住房改造成民宿、饭店。“去年,全村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,村民旅游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20%,劳动力结构也变成10%出海、30%从事滩涂养殖、60%向旅游业靠拢。”

如何消除贫富差距、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生活?“转产以前,可以说是‘有船的有钱、没船的没钱’。开展滩涂养殖后,全村人人可参股分红,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,尤其是保障了困难家庭和年龄偏大人员的收入。接下来,我们想结合旅游做一些采摘农业和高效农业,把农业组的土地资源像渔业组的滩涂资源一样充分利用起来。”叶勇说。

“原住民”:

有赚钱的路子都不会放过

“我们年轻时候出海,捕获量都是以吨为单位计算,现在一次只有几百斤。”57岁的姜文书如今已不再下海,对海洋渔业资源减少很是感慨。

在村里,由“靠海吃海”向“养海护海”转型,减船转产已成为共识。

上岸之后,姜文书做起了海产品购销生意,“全家靠这生意能实现纯收入20万元;滩涂养殖年底分红有4万元;家人靠赶小海和扎螃蟹也能有5万元收入。村里各家各户收入相对均衡,我们家算中等收入水平。”

“只要有赚钱的机会,大家都不会放过。”在姜文书眼中,勤劳、团结是巴斗人身上一大闪光点。“过去出海,回来后也闲不住,都爱拾掇渔网渔具,对聚集打牌不感兴趣,一有挣钱门道,就会喊上大伙儿一起。”

这两年,村里旅游业发展见起色,姜文书也盘算着把自家房子改造一番,“我们家正房和辅房有三百来平方米。民宿、餐饮、加工海产品小礼品,是村里人目前主要的营收渠道,我考虑做其中一项。”

“目前村里渔农旅产业处在刚起步阶段,基础设施还不健全。”姜文书坦言,村里建了一个海滨浴场,但小景点仍不够多,“回头客”还比较少。“再往后发展,我觉得我们小渔村的文化还需进一步挖掘,并且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,把巴斗、‘条子泥’和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巧妙串起来。”

【专家点评】

赵锦春:

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。巴斗村的经验启示我们,应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升产业附加值、增加经营收入,整合要素资源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、提升财产性收入,推进“优秀文化+农旅休闲+观光体验”多产业融合,拓宽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渠道。乡村生活富裕的关键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。生活富裕既要“富口袋”,更要“富脑袋”,只有盘活资源激潜能、产业升级增效益、数字赋能展销路、三产融合促增收,才能让广大农民都走上致富之路。

标签: 新农人姜柏华 创业失败 从头再来 生活富裕

精彩推送

最火资讯

Copyright @2008-2018 名企时报网 版权所有
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:9 9 2 5 8 3 5@qq.com
豫ICP备2020035338号-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